10月14日,《城市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清除項目方法學》項目結項評審會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行并通過專家組結項評審。
隨著氣候變化對城市生態安全威脅的增加以及國際社會就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達成的共識,城市生態系統碳匯功能在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及實現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中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的頒布,對城市生態系統低碳建設和管理以及高質量碳信用的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有效地指導和規范以城市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清除為主要目的碳抵消機制項目開發、審定、實施和核查,確保項目產生的碳信用滿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自2022年起,組織北京林業大學,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四川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四川山水綠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編制了《城市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清除項目方法學》。經過一年多的多輪編制、討論和修改,形成了方法學1.0版本,能為城市實現碳中和目標服務。
項目結項評審專家組由清華大學教授韋志洪擔任組長、大自然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官張小全、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向陽、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建華、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項目減排室主任劉海燕、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處長于潔、中創碳投副總經理孟兵站等專家參加評審。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和捐贈方代表列席了評審會。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武曙紅代表項目組匯報了該方法學的適用條件、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源選擇、基線情景識別、額外性論證、基線和項目溫室氣體清除量計算等內容。
經討論與質詢,評審專家組各位專家對方法學的編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設性建議。一致認為該方法學內容詳盡充實,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項目結題。
評審專家組專家一致表示該方法學為各城市(包括城鎮)展示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果提供了參考規范,對城市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具有指導意義。該方法學對額外性論證部分進行了優化和簡化,基于城市生態系統的植被特征及各項活動特點提出了多種計量方法和缺省值,增強了方法學的適用性,為未來城市建設過程中應對氣候變化、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的韌性提供技術支持。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