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就加強對海外項目的環境管理時提到,在中老鐵路建設過程中,為保護象群生存家園,多次延長隧道、以橋代路。
全長1000多公里的中老鐵路,北起云南省會昆明、南至老撾首都萬象,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開通,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的中老鐵路,是友誼、旅游、經貿線,更是生態線。
然而,中老鐵路途經普洱、西雙版納等幾個重點亞洲象活動帶,沿線原始森林廣袤,動植物資源豐富,這也為中老鐵路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生態壓力,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亞洲象的遷移問題。
如何實現“人象和諧共生”?中老鐵路在設計過程中,相關部門調研了亞洲象的分布和遷移通道,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措施。繞避大象的主要活動區域,延長隧道、以橋代路。為減少列車通過亞洲象保護區時驚擾到亞洲象,在路基兩側、橋梁兩側設置聲屏障,部分施工作業在地下進行,最大限度避免對大象遷移和活動的影響。此外,還采取專門設置遷移通道和防護柵欄、智慧安防攝像頭、巡防崗亭、不種植亞洲象喜食的植物等諸多防護措施,為構建真正意義上的“人象和諧共生”綠色生態之路筑牢了根基。
據了解,鐵路對沿線6處自然文化保護區域進行繞避,不占用老撾國家級保護林,全線綠化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確保老撾的綠水青山一如從前。中老鐵路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鐵路建設,在諸多舉措的共同作用下,中老鐵路已經成為“人象和諧共生”的生態之路,生態文明建設效果顯著,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注入綠色發展動力,助推“一帶一路”和中國鐵路建設向更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上,黃潤秋部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為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 | 中國環境
編輯 | 宋祥
審核 | 秦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