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n1yoc"></rp>
    <progress id="n1yoc"><track id="n1yoc"></track></progress><button id="n1yoc"><object id="n1yoc"></object></button>
    <em id="n1yoc"></em>
  • <rp id="n1yoc"><object id="n1yoc"><blockquote id="n1yoc"></blockquote></object></rp>

      2010年成立的中國首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會議觀察員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單位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4A級基金會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8號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頁 > 業界動態 > 志愿者動態 > 正文

      羅長安在騰沖綠色碳匯志愿者培訓班上的講課資料回放

      媒體:行走紀實  作者:羅長安
      專業號:碳匯信息員
      2017/1/10 7:34:17

      2016年12月中下旬,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在云南省騰沖市舉辦了“第二期綠色碳匯志愿者工作站站長及碳匯信息員培訓班“。來自北京、河北、內蒙古、安徽、四川、云南、海南等?。ㄊ校┑?0余名志愿者工作站站長及碳匯信息員參加了培訓。

      根據培訓班講課計劃安排,來自四川省犍為縣的68歲參培學員羅長安就“我的志愿者生活”課題與大家進行了一次交流和分享。

      由于交流中羅長安講的是犍為話且語速太快,而且講課資料又未做成課件,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大部分都沒有聽清楚?,F將當天的講課資料采用發帖的形式回放出來,以供大家參考。(圖片資料除署名外均為羅長安夫婦拍攝)。

      培訓班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怒云主持

      會場全景

      作為夫妻志愿者,我的妻子陳正瑤(穿綠衣服者)也參加了培訓

      羅長安講課

      本人從事志愿者工作近30年的概況:

      自1989年起至2016年,27年來自選項目、自投資金、自帶設備、自己動手,共計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挖掘、搜集、整理文化旅游資源

      共計搜集文字資料上百萬字,圖片資料100多萬張。形成專題調查報告70多份50多萬字。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出版《犍為文化旅游資源調查》2000冊,《犍為古代山寨調查》500冊。

      這些調查報告中,以下幾篇已被政府采納。

      (一)《犍為文廟調查》已被政府采納。犍為文廟已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占地面積名列全國第四的犍為文廟全景

      這是我1995年調查時拍攝的犍為文廟魁星樓

      這是現在的魁星樓

      犍為文廟大成門

      犍為文廟大成門屋面上的八角飛檐,在國內外目前所有文廟中獨一無二。

      犍為文廟現在每年都要舉辦多次祭孔活動,祭孔儀式已經申報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嘉陽小火車調查》已被政府采納。以嘉陽小火車為龍頭和核心內容,嘉陽集團已被公布為——

      1、國家礦山公園;

      2、國家綠色礦山;

      3、中國礦山博物館四川嘉陽館;

      4、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工業遺產(正在申報世界工業遺產)。

      目前已經有40多部影視劇來此拍攝。

      嘉陽小火車的春夏秋冬景色

      下圖由張祥提供

      下圖由袁成方提供

      下圖由張祥提供

      嘉陽小火車的沿途風光

      段家灣景色,已入選四川100個最佳拍攝景點

      菜子壩景色,芭石鐵路上最小的轉彎半徑(70米,世界之最)。

      亮水沱景色

      老鷹嘴景色(張祥提供)

      芭蕉溝景色(張祥提供)

      獨具特色的鐵路馬幫(鐵路沿線當年共有30多匹這樣的馬匹)

      嘉陽小火車的游客

      起點站三井等候上車的嘉陽小火車游客

      火車一到便開始進入了“幾內亞”(擠累壓)(張祥提供)

      芭蕉溝火車站

      小火車上的特殊乘客

      嘉陽國家礦山公園授牌

      (三)《犍為桫欏資源調查》已被政府采納。犍為據此已成功申報為“中國桫欏之鄉”。并且將其開辟成了“桫欏湖旅游景區”,又獲得了“桫欏湖國家濕地公園”品牌。

      2004年至2005年中,我用了一年多時間,反復深入實地調查后統計出結果,全縣五個鄉鎮九條峽谷中共計蘊藏著50多萬株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欏樹。在同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集中生存著這么大數量的桫欏樹,而且其間分布著200多公頃水域和眾多的人文景觀。這既是犍為又一個世界之最,同時也是犍為又一塊優秀的旅游資源。

      現在,桫欏湖和小火車已經捆在一起,成了嘉陽.桫欏湖旅游景區,已被公布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旅游開發已初見成效。其中,僅嘉陽集團2015年的旅游收入即已超過千萬元。目前正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桫欏湖的沿途風光

      桫欏湖第一灣。已入選四川100個最佳拍攝景點(張祥提供)

      袁成方提供

      向大家講解犍為桫欏樹的特點

      兩頭桫欏

      三頭桫欏

      五頭桫欏

      八頭桫欏

      向大家介紹桫欏湖龍潭谷的綠色生態風光

      下圖由張祥提供

      中國桫欏之鄉和國家桫欏湖濕地公園授牌

      (四)《清溪古鎮調查》已被政府采納。清溪古鎮已被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清溪古鎮東部景色

      清溪古鎮南部景色

      清溪古鎮西部景色

      清溪古鎮北部景色

      清溪古鎮全景

      清溪古鎮的建筑特色

      古城墻

      古碼頭

      古樹

      古院門

      古窗

      古巷

      古磚壁

      古木壁

      古竹壁

      全鎮目前仍保留著大大小小的四合院100多個。

      自2005年起,經過5年鍥而不舍的努力,2009年7月22日,清溪古鎮越過省級一步登天,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本人(抱證書者)與清溪鎮鎮長謝道發(抱銅牌者)到北京參加授牌儀式,整個申報經費只花了15萬元。

      第二件事:挖掘搜集抗戰歷史文化

      從2011年無意間發現犍為縣舞雩鄉石壩村八組94歲的幸存抗戰老兵鐘元發起,截止2016年12月,共計搜尋到犍為籍幸存國民黨抗戰老兵60多名,抗戰陣亡將士700多名,犍為抗戰事件45件。搜集文字資料80多萬字,圖片上萬張。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出版《犍為抗戰記憶》3000冊。

      通過不懈努力,所有幸存抗戰老兵的“抗日老戰士”身份獲得了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認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經濟上——

      自2013年起,縣委縣政府將所有幸存抗戰老兵納入了每年的暖冬慰問范圍,慰問金比其他慰問對象高出一倍。

      從2015年10月起,對沒有固定收入的抗戰老兵,每人每月由國家財政發給生活費800元,直接打到銀行卡上。

      政治上——

      2015年7月28日,縣委中心組學習會邀請北京愛之聲抗戰文化宣講團來犍為宣講抗戰文化。身體條件許可的幸存抗戰老兵,首次破例被邀請到縣委大樓參加宣講大會,與400多名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一起聽講。

      宣講團全體成員與幸存抗戰老兵合影

      當天晚上的主題晚會上,三位抗戰老兵代表應邀上臺表演了小合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和“萬里長城萬里長”,全場觀眾向老兵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演出結束后,所有縣領導上臺與演出人員合影留念

      社會各界舉辦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時,紛紛邀請抗戰老兵代表參加,抗戰老兵在犍為聲名大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犍為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縣財政投資80萬元,于2015年5月,在全國兩千多個縣區中率先恢復重建了民國二十七年修建、文革期間被毀掉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為犍為增添了又一個全國第一。

      2015年9月3日,舉行揭幕儀式。

      揭幕儀式由縣委副書記李剛主持

      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建東講話。

      抗戰老兵代表何行宣發言

      縣委書記陳長明、抗戰老兵代表戴陽水和學生代表一起為“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揭幕。

      縣委書記陳長明、縣人大主任韓廣琦、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建東、縣政協主席余德金為老兵們頒發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

      縣領導們瞻仰紀念碑上的抗戰陣亡將士名錄

      縣委宣傳部、統戰部領導和武警戰士與抗戰老兵們合影留念

      從事志愿者工作近30年來的體會:

      首先,何謂志愿者?志愿者就是拿自己的錢去為他人辦事。

      其次,要做一名志愿者,至少要有以下“五不”思想準備:

      一、不圖回報。

      二、不圖名利。

      三、不計成本。

      這些年來,我的退休工資幾乎全部投了進去,先后拍爛照相機8臺(平均每兩年拍爛一臺)、錄像機3臺,可是卻沒有做成幾件事。就是前述做成了的幾件事情,也沒有獲得半點回報。

      許多知情人常常對我說:“你是犍為旅游的最大功臣,政府應該重獎你,至少應該給你發點補助。”可是,不要說獎勵和補助,就連平時我給他們帶起客人去,所有收費的景區,對我個人仍然是一分不少地賣票。吃穿用幾乎完全依賴妻子的退休工資,而且還把她也拉下了水,成為了犍為縣為數不多的夫妻志愿者??梢?,志愿者做事的成本是沒法計算的。

      在此給朋友們說句玩笑話,請大家記?。喝粢胰瞬煌虾笸?,最好把她(他)也拉下水。

      四、不分區域和領域(這點恐怕只適合我個人)。

      (一)在旅游資源調查方面,已經走出了縣、走出了市、走出了省。

      出縣——樂西公路調查。形成的樂西公路調查報告(主旨是將其開辟為一條紅色旅游線路)經樂山市人大代表鄭永貴提交到樂山市人大會上后,被評為了優秀提案。

      樂西公路是抗戰時期修筑的一條抗戰公路,起于樂山市市中區,止于西昌市,全長500多公里。

      下圖是位于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勝鄉的、樂西公路非常有名的蓑衣嶺路段,該路段海拔近三千米,常年處于雨霧和冰雪之中,曾經一個晚上凍、餓、病死修路民工200多人,整個蓑衣嶺路段死亡民工超過萬人。

      被筑稱為“魔鬼住所”的巖窩溝(今屬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和皇木鎮),是樂西公路上又一處異常艱險的路段。因為完全在懸崖絕壁上施工,致使這段路的民工死亡達到平均每公里20多人,成為世界筑路史上死亡率最高的地方。而且所有尸骨至今仍無影無蹤在幾百米深、人不能進的峽谷之中。

      樂西公路巖窩溝歷史遺跡

      樂西公路雪景

      出市——雅西高速調查。形成的雅西高速調查報告(主旨為開辟雅西高速的旅游觀光功能)經四川省人大代表郭正富和省政協委員蔣渝提交到四川省“兩會”后,獲得了大會的高度肯定,媒體紛紛對郭代表和蔣委員進行了專訪。

      雅西高速是四川省雅安市到西昌市的高速公路的簡稱,全長500多公里。這是一條集高科技于一身、公路線型非常優美、兩旁自然風光十分漂亮、文化內涵非常深厚、非常具有旅游觀光價值的高速公路。

      下是我3個月中5次前往雅西高速拍攝的部分圖片

      出省——雞鳴三省調查。雞鳴三省位于云貴川三省結合部,是我無意間發現并且認為非常有價值的一塊旅游資源。因為工作量太大,此調查目前尚未完成。

      這是貴州地界上的風光

      下圖是在貴州地界上拍攝的圖片:面前是貴州的老鷹巖,對面是四川的大巖,左邊為云南的梯子巖,山腳下是當年紅軍四渡赤水、大名鼎鼎的赤水河。

      下圖是站在四川大巖上拍攝的圖片。對面中間是云南的梯子巖,遠處是貴州的老鷹巖,山腳下是赫赫有名的赤水河。

      下面是四川的大巖風光。這條懸掛在幾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的便道,也是當地村民早年用手錘和鏨子開鑿出來的,全長800米左右,早先并沒有欄桿,曾經多次發生行人和牛馬不慎墜崖粉身碎骨的事故。2012年,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崇喜親臨視察后,才拿錢建起了圖中的欄桿,以后才沒有再發生安全事故。

      下圖是站在云南地界上拍攝的。右邊是四川的岔河大巖,懸崖中間的那條線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大巖便道。左邊是云南的梯子巖。

      (二)抗戰文化收集——

      出縣——五通橋、金口河等

      出市——自貢市、成都市、都江堰等

      出省——出省尋找抗戰老兵,是根據省外抗戰老兵后人在網上或直接打電話向我求助而據情前往的(我在網上使用的全是真實姓,包括聯系方式)。

      根據電話求助,前往貴州省羅甸縣尋訪遠征軍廖承德(2013.4)

       

       

      廖承德從遠征軍部隊上帶回來的部分遺物

      文革期間,因為解放前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去了印度和緬甸,廖承德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里通外國的特務分子”“國民黨反動軍官”,每天和30多個“五類分子”(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的簡稱)一起,被五花大綁押到鄉政府(當時叫公社)街上游街,然后站在農貿市場臺子上接受群眾的批判斗爭。頸上掛一個十多斤重的木牌,嘴里塞上一把谷草,腰要一直彎著,稍微直一下,槍桿馬上就戳過來了。就這樣白天在街上斗,晚上回大隊斗(一般要斗到半夜12點)。一連幾個月,廖承德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折磨,最后悄悄買了一把剃頭刀回家,晚上就在下面這間房子里自殺了。第二天早晨家人去叫他吃飯,才發現他躺在遠征軍行軍床上,尸體已經僵硬,床前的一灘血已經凝固。廖承德的妻子由此精神失常,每天就叨念一句話:“真刀真槍都沒有把你整死,就這樣把你整死了!”,直到去世彌留之際,她嘴里仍然喃喃自語著這句話。

      下圖是廖承德自殺的地方。

      下圖是廖承德的墓地,墓碑是新立的,原來只有一個土堆。

      廖承德老家的環境

      目前,廖承德后人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夠承認廖承德的抗日老戰士身份,發給一份抗戰榮譽證書或一枚抗戰勝利紀念章。

      為云南省騰沖縣遠征軍李才彬尋找親人(2011.9)

      李才彬原是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當年屬犍為轄地)的一名拉船的童工,13歲被抓壯丁去當了遠征軍,在云南騰沖戰役中受了重傷后被村民收留,然后就在騰沖安了家。解放后,回老家尋找親人成了他的一個強烈愿望,可直到去世也沒能實現?,F在子女都已經70多歲了,李才彬愿望仍未實現。其30多歲的外孫女江麗2011年在網上向我求助,只能夠提供一個線索,就是李才彬只記得老家有一個兄弟叫李才國。那么大一個五通橋區,僅憑這么一丁點線索,其尋找難度可想而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用警察破案的思維設計了幾套方案,坐客車到了五通橋求助朋友李倩。也許是李才彬在天之靈指引,就憑這點微弱的線索,我們居然在五通橋比較順利地找到了李才國的后人。

      李才國早已去世,兒子、媳婦就在街邊開了一家小飯館(朱璜拍攝)。

      朱璜拍攝

      犍為志愿者朱璜(右一)聞訊后趕到五通橋來幫忙

      我們二人一道又去鄉下為李才彬尋找祖墳(朱璜拍攝)

      朱璜拍攝

      2012年中秋節,李才彬的幾個女兒和外孫女江麗,從云南趕到四川五通橋,與70多年從未蒙過面的親人團聚,了卻了李才彬老人家70多年的未了心愿(朱璜拍攝)。

      為內蒙古烏海市97歲抗戰老兵蘭顯宗尋找老戰友

      2013年7月15日晚上10時,一個陌生手機給我發來一條短信,請我幫他父親尋找四川“健為小溪”的黃埔同學李道明。經查手中資料,只有李道銘,黃埔13期,犍為清溪人。經遍訪清溪鎮上老年人,沒有找到李道銘。

      2016年3月下旬,成都遠征軍后人王有文從網上給我發來一張圖片,在一張巴掌大的泛黃的稿簽紙上,歪歪斜斜寫著“李道銘,黃埔14期,健為小溪”幾個字,說是內蒙古一位黃埔后人委托他為其父親尋找70多年前的老戰友。據此,我再次前往清溪鎮,通過清溪派出所戶籍室、老警察、清溪鎮老干部,李姓老居民尋訪,仍然沒有結果。

      過了幾個月,一個偶然的機會,終于獲得了李道銘線索,經過幾番曲折,最終找到了13歲外出求學、黃埔軍校畢業后即奔赴抗戰前線、爾后定居重慶的李道銘(已故)和他的后人。

      蘭顯宗老人原籍四川榮縣,1942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分配到湖南芷江前線參加抗戰,后來參加了廣西桂林收復戰。在一次九死一生的戰場上,認識了時任營長的李道銘。此役后,出于對老鄉的關照,李道銘將蘭顯宗調到了自己身邊做了副官??箲饎倮珠_后,二人再也沒有見過面。70多年來,蘭顯宗從未停止過對李道銘這位戰友和長官的尋找,他交代給兒子蘭海龍:“就是李道銘不在世了,他的后人也要給我找到”。為了了卻父親的心愿,孝順的兒子蘭海龍一直在網上四處求助,最后終于了卻了父親的心愿。

      2016年7月22日,為了進一步收集李道銘的抗戰資料,我們夫婦倆陪同李道銘后人前往內蒙古烏海市看望了蘭顯宗老人。

      用手機錄下蘭顯宗老人家的回憶資料

      五、不怕苦和累。

      在整個旅游資源調查中,很多時候都是早晨5點起床,5點半出門,趕到車站坐六點鐘左右的頭班車(有時搶天氣,3點就要起床打的出門)。中午在山上吃干糧,晚上八九點鐘才能夠進家門,洗完、吃完后整理好當天資料,已是午夜十二點左右。2009年冬為抓緊普查全縣75座水庫,兩個月中每天乘坐摩托車早出晚歸,午餐全部在摩托車上流動吃干糧。

      這種兩頭黑、流動餐,不管盛夏酷暑還是數九隆冬,每天背著30斤左右的裝備,全天在山上鉆草叢荊棘、爬懸崖峭壁;每天帶回家的都是一身泥和一身汗。這種苦和累,對于一般人,偶爾一天兩天,也許還能忍受。但要經年累月從不間斷,許多人恐怕確實難以忍受和堅持。而且只有投入,沒有回報。幾乎所有人不僅覺得不可理解,而且覺得不可思議。許多人問過我同一個問題:“你究竟為了啥子?”我無法回答。有時我也自問,但也總是自問不能自答。有點像吸毒一樣,一旦陷入便不能自拔。

      不過,我的感受卻是:雖然其苦無比,但卻其樂無窮!

      2014年樂西公路調查中大雪封山,只能夠坐摩托車上山,但是必須套上鏈條,摩托車才能夠行走。

      雪地午餐——沙琪瑪(郭小軍拍攝)

      雞鳴三省調查中的懸崖午餐(2015年)

      尋訪舞雩鄉石壩村八組遠征軍老兵鐘元發(支部書記為我帶路)。(2011年)

      鐵爐古鎮調查中每天行走的“水泥路”(2008年)

      回放完畢。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蒞臨四川、樂山、犍為指導工作和做客。

      整理回放人:羅長安

      2016年1月8日

      閱讀 1406
      我也說兩句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如果您不填寫用戶名和密碼只能以游客的身份發表評論。)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