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n1yoc"></rp>
    <progress id="n1yoc"><track id="n1yoc"></track></progress><button id="n1yoc"><object id="n1yoc"></object></button>
    <em id="n1yoc"></em>
  • <rp id="n1yoc"><object id="n1yoc"><blockquote id="n1yoc"></blockquote></object></rp>

      2010年成立的中國首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會議觀察員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單位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4A級基金會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8號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頁 > 業界動態 > 碳中和動態 > 正文

      兩會之聲|全國人大代表林鴻:充分發揮計量在碳達峰碳中和中的“度量衡”作用

      媒體: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郭錦輝
      專業號:林森
      2023/3/8 11:15:14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我國碳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工作也比較粗放,計量部門并未能接入碳市場和國家清單工作中,造成了計量對國家碳數據支撐脫節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林鴻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呼吁,充分發揮計量在碳達峰碳中和中的“度量衡”作用。

      計量是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是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民生、工業、能源和科技等方面,計量起到了“度量衡”的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林鴻說,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碳數據是推進碳減排的基礎,也是編制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進行碳交易、征收碳關稅的焦點。碳數據質量關系到我國在國際談判中的主動權,也關系到我國企業公平發展權和國際競爭力。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計量的“度量衡”作用,保證貿易公平,實現碳數據的國際互認。

      據林鴻介紹,我國碳計量技術一直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組織保持緊密聯系,目前在碳計量技術方面處于同一梯隊。自2007年起我國就已經在碳交易方面開始布局投入力量,圍繞碳標尺、碳交易、碳市場公平性、城市區域碳排放實時清單和國家碳清單等方面開展了研究。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從2009年起就和美國等多個國家計量院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時空精準測量研究。

      “要加強國家級計量科研機構在碳測量方面的帶頭作用,通過碳數據核驗工作,全面提升我國碳數據質量。加強碳排放測量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將已經領先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以此為抓手促進國家高端儀器儀表自主研發和技術革新,長遠獲得完整的產業鏈和良好的經濟效益。”林鴻說。

      林鴻認為,低碳轉型需要經濟引導,通過碳交易市場、碳稅、碳標簽、碳關稅等方式鼓勵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所有貿易交接過程都離不開計量,計量是貿易交接過程的一桿公平秤,能夠促進各種政策和制度良性發展。

      他建議,碳市場中電力等行業碳排放量核算采用煙道直接測量,既可以實現碳數據準確、可溯源、不易篡改,達到“報告的一噸即為排放的一噸”,又能實現碳排放的實時報告,解決現有核算方法“一年一算”的滯后現狀。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的《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對碳計量數字化轉型作出部署,強調推動相關計量器具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升級,建立碳計量標準參考數據庫,全面助力實現數字化時代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如何進一步加快推動碳計量數字化轉型?林鴻建議,積極倡導先進碳測量技術,例如排放源精準測量、激光雷達、小區域反演、不同尺度城市和城市群反演測量等相關技術,支撐我國碳市場和國家碳排放清單數據質量,達到“報告的一噸即為排放的一噸”的國際要求,實現國際互認,讓每一個數據可以查,滿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要求。

      中國經濟時報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林鴻:

      總  監  制丨王輝 王繼承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張麗敏

      閱讀 713
      我也說兩句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如果您不填寫用戶名和密碼只能以游客的身份發表評論。)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