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n1yoc"></rp>
    <progress id="n1yoc"><track id="n1yoc"></track></progress><button id="n1yoc"><object id="n1yoc"></object></button>
    <em id="n1yoc"></em>
  • <rp id="n1yoc"><object id="n1yoc"><blockquote id="n1yoc"></blockquote></object></rp>

      2010年成立的中國首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會議觀察員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單位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4A級基金會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8號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林業碳匯項目

      認識林業碳匯項目

      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這就是森林的碳匯功能。

      林業碳匯項目是根據有關減排機制的林業項目方法學和程序,開發的合格的溫室氣體項目。

      1、廣東長隆碳匯造林項目

      森林具有碳匯功能,通過植樹造林、科學經營森林、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等活動,增匯減排,是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途徑。為積極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綠化廣東的號召,廣東翠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廣東碳匯基金的支持下,籌集資金,于2011 年在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的宜林荒山,實施碳匯造林項目,造林規模為13000 畝(866.7ha),造林密度每畝74 株。其中,梅州市五華縣4000 畝(266.7ha)、興寧市4000 畝(266.7ha)、河源市紫金縣3000 畝(200.0ha)、東源縣2000 畝(133.3ha)。該項目在廣東省林業廳的支持下,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資助并提供全面技術服務,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方法學AR-CM-001-V01《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開發,2014年3月30日通過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自愿減排交易項目審定與核證機構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EC)負責的獨立審定。項目申請CCER的20年固定計入期的減排量,項目預計年減排量(凈碳匯量)為17,365噸二氧化碳當量。項目計入期為2011年01月0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含首尾兩天,共計20年),計入期內的總減排量為347,292噸二氧化碳當量。2014年7月21日,廣東長隆碳匯造林項目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審核,成功獲得備案,是全國第一個可進入碳市場交易的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項目。該項目對于推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

      1) 通過造林活動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產生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溫室氣體排放減排量,發揮碳匯造林項目的試驗和示范作用;

      2)增強項目區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加快森林恢復進程,控制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全球氣候變暖趨勢;

      3)增加當地農戶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伊春市湯旺河林業局2012年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試點)

      201305311643482VJJF2ZL464HP84T8P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提供支持的全國第一批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重要目標的森林經營增匯減排試點項目,也是黑龍江省首個森林經營增匯減排試點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啟動,在伊春市湯旺河林業局白樺河林場和二清河林場開展森林增匯減排項目活動,項目面積926畝,項目期30年(2012-2042年),預估項目凈碳匯量6022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的碳匯托管平臺,河南勇盛萬家豆制品公司按30元/噸的價格,簽約認購了該項目的全部減排量,用于中和該企業生產過程造成的碳排放。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提高社會公眾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與能力,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健康、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當地群眾收入等多重效益。項目對增加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減緩氣候變化以及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伊春等具有重要意義。

       

      3、浙江臨安毛竹林碳匯項目

      20111029121337LF4D0H8N0JDFZX00VT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也是全國首個竹子碳匯造林項目。項目于2008年啟動,通過在臨安市藻溪鎮嚴家村和松溪村營造700畝毛竹碳匯林,探索可持續的方法經營毛竹林,在保持竹林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發揮竹子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對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恢復自然景觀、建設美麗鄉村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4、北京市房山區碳匯造林項目

      20111029121928604V8606BBZ840T6V4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也是北京市首個碳匯造林項目。于2007年啟動,在房山區青龍湖鎮口頭村營造碳匯林2000畝。根據北京市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林業建設定位,造林設計采取了以鄉土樹種側柏、油松、元寶楓、火炬樹、刺槐、黃櫨、山桃、山杏、山皂角等為主的樹種配置,使項目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生態效益。項目的實施,除產生預期的碳匯量以外,還將為當地群眾提供良好的生態旅游場所,并對傳播綠色低碳理念、提高公民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與能力、促進當地生態環境改善、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5、青海省2012年碳匯造林項目

      20130605173511P2D88B6VP462JLJDBL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位于“中國水塔”青海省的第一個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主要目標的碳匯造林項目,也是青海省首個碳匯造林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啟動,造林總面積20512畝,其中大通縣2870畝,互助縣6820畝,湟源縣2100畝,湟中縣6422畝,循化縣2300畝。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造林設計選擇了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青海云杉作為造林樹種。項目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生態效益。項目的實施,在未來30年內,除產生預期的20.58萬噸碳匯量以外,還將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機會、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并對傳播綠色低碳理念、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與能力、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6、廣東省龍川縣碳匯造林項目

      20111029114045844HV2604P60FTPPXR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也是廣東省第一批碳匯造林項目。項目于2008年啟動,在龍川縣登云鎮雙橋村、佗城鎮東瑤村公益林區造林3000畝。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選擇紅椎、火力楠、荷木和黎蒴四種適應性強、耐干旱貧瘠、生長快的鄉土闊葉樹種造林。項目的實施,在未來20年內,除產生凈碳匯量57254噸外,還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一定的經濟效益。在帶動當地群眾積極參加龍川生態縣建設的同時,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促進龍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7、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碳匯造林項目

      20111029114755V6D620FB420FB0J2B4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也是廣東省第一批碳匯項目。項目于2008年啟動,在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龍溪村、內輋村公益林區造林3000畝,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選擇生長較快、適應性強的臺灣相思、木荷、山杜英、桉樹等四個樹種營造碳匯林。在未來20年計入期內,預估凈碳匯量60610噸二氧化碳當量。項目的實施除產生碳匯效益外,還具有較好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改善環境效果和一定的經濟效益,有利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為當地森林植被恢復和自然景觀修復、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和增加經濟收入、改善居住條件,推動廣東省以碳匯為主的生態服務市場發育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8、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碳匯造林項目

      20111029120609R88HFDJP6H40226D40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該項目于2008年啟動,造林面積2000畝,在安定區李家堡鎮栽植耐干旱的側柏、文冠果和山毛桃等鄉土樹種,形成混交林。項目的實施,在產生 4300噸預期碳匯量的基礎上,將為降雨量低、土壤保水性能差的西北困難立地造林提供示范,發揮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通過將宜林荒山、荒坡轉變為有林地的土地利用活動,將提高土地生產力、增加社區群眾收入、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改善生存環境,為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9、甘肅省慶陽市國營合水林業總場碳匯造林項目

      2011102912262542BJ60804N6NHHDP6X_zhuanti_pic

      該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碳匯造林項目。項目于2008年啟動實施,在慶陽市國營合水林業總場大山門作業區固城營林區,以人工植苗的方式營造油松、沙棘混交林2000畝。該項目的實施,除產生預期的碳匯量以外,還對探索貧困國營林場的解困、增加周邊農民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發揮森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將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10、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

      為保護東江源頭的生態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香港馬會,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4期在香港的飲用水源地——東江源頭廣東省龍川縣赤光鎮、回龍鎮和黎咀鎮、義都鎮實施規模為8000畝的碳匯造林項目,于2019年全部完成造林和撫育工作。該項目選用紅錐、黎蒴、荷木、楓香等適合當地生長的鄉土闊葉樹種,營造樹種多樣性高、生態效益好的混交林。項目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方法學AR-CM-001-V01《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開發成碳匯造林公益項目。該項目既符合促進香港可持續水源供給的要求,又符合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促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項目還可以通過碳匯造林,植樹播綠,吸收二氧化碳,中和馬會經營活動過程中的部分碳排放,也為改善東江水質、增加農民收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11、老牛冬奧碳匯林

      項目核心區位于冬奧會的舉辦地張家口市崇禮區及赤城縣、懷來縣的交通要道沿線,預計恢復3萬多畝的荒山荒地,30年的項目計入期內,可以吸收大氣中約38萬噸的二氧化碳。

       

      12、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林業碳匯及生態修復項目

      項目地位于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開發區,和林格爾,是蒙古語,意思是20戶人家。大約1600年前,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北魏王朝定都盛樂,并從此走向中原,當時這一地區土地肥沃、生態適宜,“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麗詩句就是描繪了那個時期的風景。但是由于后來不適宜的生產生活方式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到清代,這里生態惡化,只剩下20戶人家。

      根據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調研結果表明,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據中、美、加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中國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41億人民幣。從1978年,我國政府先后啟動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多項大型的植被恢復項目,在局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整體形勢并不樂觀。

      和林格爾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形地貌多樣,山、丘、川兼備,是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于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92.8mm。這里正好位于中國的農牧交錯帶上,而中國北方的農牧交錯帶,正是近50年來中國荒漠化進程最為嚴重的區域?,F有水土流失面積1053 km2, 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30.7%,水土流失程度5000-10000t/km2;沙化土地面積396km2,占全縣總面積的11.5%;風沙土面積290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8.4%。另外,人們生產生活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水資源短缺愈加突出。在不斷加劇的開發壓力下,這些生態問題仍然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前車之鑒提醒我們,必須修復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創傷,逐步建立穩定的生態安全格局,緩解并解決目前的主要生態問題,我們才有可能讓這里的盛世永續。為此,2010 年8 月,老?;饡摵洗笞匀槐Wo協會(TNC)、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及內蒙古林業廳,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共同設計并啟動了“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項目。